卯山風景名勝區

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古市鎮東北1公里處。面積約3平方公里,最高峰海拔431.8米。卯山山勢平緩,秀松如展,怪石鱗鱗,昔為道家葉法善修煉之所。葉法善(616--720)字道元,松陽人,為唐朝名道士,深究道教精義和方丹金石之術。處高宗、則天、中宗歷五十年,往來名山,常應詔入內廷,被尊為上賓。在道、佛兩教中,以其聲望和道術,始終未失尊寵。先天二年(713),拜鴻臚卿,再封越國公。法善不以爵位之尊貴所動,仍為道士。開元八年(720)老死在長安景龍觀。二十七年,唐玄宗李隆基作《葉尊師碑記》悼法善。卯山山頂原有通天宮、點易亭、紫霞館等久廢,山腰有道院、儉公祠、白鶴洞等古跡猶存,儉公祠為松陽葉姓后裔紀念始祖葉儉而建。旁為葉儉第十七世孫葉法善道院,內有天師渠、浴丹池,泉清現底、水質甘冽,冬暖夏涼,終年不涸。

抗日戰爭期間,浙江湘湖師范、私立儉公中學曾設于此。山下東角壟村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松陽郡賴氏宗祠,保存完好。1993年,臺灣省臺中市賴氏宗親會曾來此尋根問祖。